梧棲區


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 「五叉港」,清道光年間稱「鰲西」,清光緒年間(1891年)改稱梧棲港,取「鳳非梧不棲,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的雅意化為梧棲。
日治時代大正9年(1920年),台灣實施州郡街庄制,設「梧棲街」,隸屬台中州大甲郡。日治後期為了開發新高港(臺中港)而開始規劃梧棲與周圍的街庄合併升格為州轄市(新高市),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財政困難,最後僅止於紙上計畫。
戰後初期,為延續新高市與新高港的規劃,在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擬將梧棲設為省轄市,但後來梧棲市與臺中港計畫均擱置,最後直接改制為「梧棲鎮」,大甲郡則改制為大甲區,而大甲區隸屬於臺中縣,1950年全台行政重劃,縣轄區被廢除,梧棲改為臺中縣直轄。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而改制為梧棲區[1]。

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 「五叉港」,清道光年間稱「鰲西」,清光緒年間(1891年)改稱梧棲港,取「鳳非梧不棲,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的雅意化為梧棲。


日治時代大正9年(1920年),台灣實施州郡街庄制,設「梧棲街」,隸屬台中州大甲郡。日治後期為了開發新高港(臺中港)而開始規劃梧棲與周圍的街庄合併升格為州轄市(新高市),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財政困難,最後僅止於紙上計畫。


戰後初期,為延續新高市與新高港的規劃,在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擬將梧棲設為省轄市,但後來梧棲市與臺中港計畫均擱置,最後直接改制為「梧棲鎮」,大甲郡則改制為大甲區,而大甲區隸屬於臺中縣,1950年全台行政重劃,縣轄區被廢除,梧棲改為臺中縣直轄。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而改制為梧棲區[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