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南區

台中市南區(臺灣話:Lâm-khu)為臺灣臺中市最早成立的市轄區之一。此區設有國立中興大學、中山醫學大學與臺中高工,重要的政府機關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亦設立於此區,型塑出文風鼎盛的生活圈。該區與北區、中區、東區、西區、北屯區、西屯區及南屯區屬於臺中市都心區域。

清朝雍正年間(1726年)來自福建永定的江氏家族來台入墾,落腳於現今本區的江川里,是早期開發的重要功臣,曾與霧峰林家,齊名為中部兩大家族。

光緒11年(1885年) 慈禧太后下詔閩臺分治,9月5日,宣布臺灣建省,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將臺灣省城預定設在橋仔頭(今國光路到臺中路之間,大南門建在現南門里南門路與明德街交叉口,小西門在現積善里國光路與建成路交叉口西南邊)。於1887年在省城所在地新設臺灣府及臺灣縣,預定在橋仔頭(今國立中興大學附近的積善里)籌建臺灣府城,後府城北遷。光緒年間,頂橋仔(南門、積善、國光里附近)開始成為藍興堡人口最多、街市最熱鬧的聚落。這裡當時除了南屯外,是彰化進入臺中市的交通要道與商旅歇息的地方。

日治時期1896年,台灣總督府準備實施的市區改正計畫,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採用了巴爾頓(W.K Barton)與濱野彌四郎的「台中市街區劃設計報告書」,將台中市規劃為「棋盤狀」都市。1900年(明治33年)正式公告「台中市區改正」, 將都市發展重心移往中區。1930年,霧峰林家將林氏宗祠 遷建於此,為林氏宗族的祭祀重鎮。1931年8月1日,於老松町設有老松町驛 (約位於今國光路與建國南路口,已廢站)。1943年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今國立中興大學),從臺北遷校到此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所轄之區域,將臺中州臺中市的老松町、敷島町、木下町、有明町、下橋子頭、樹子腳、番婆、半平厝以及頂橋子頭部份區域,合併成立臺中市「南區」。戰後本區開始朝工業發展,成為精密機械廠、鐵工發展重鎮(早期的機械、鐵工界稱此區為黑手窟,亦有「武市」盛名),如台中精機 、大立機器…等等,皆於此發跡;目前仍有少數黑手(汽車零件加工業與材料店為主)店在長榮里愛國街與有恆街一帶延續至今,柏油路面鋪蓋的是陳年底存的黑油漬,這裡就是「黑手街」。

 

霧峰區

霧峰區(臺灣話:Bū-hong-khu),為中華民國臺中市最南端的市轄區,與大里區、太平區、烏日區、臺灣省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彰化縣芬園鄉相鄰;擁有完整公路系統,為臺中市南端交通樞紐。霧峰區因前臺灣民意最高機關臺灣省議會(現為立法院中部辦公室)的設置為台灣民主化的發源地之一;亦為臺灣中部較早開發區域,區內富有眾多文史藝文設施,素有文化小城美名,因而近年積極發展博物館文化。

霧峰舊稱「阿罩霧」,一說為出自阿立昆族貓羅社所居之地的原住民族阿罩霧社(Ataabu社,或譯阿他霧社);另說則為此地東半部山區經常煙霧繚繞,因而得名。霧峰最有影響力的氏族屬林家,人稱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無親屬關係)、鹿港辜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並列為近代顯赫的台灣五大家族。

霧峰地區自古為為平埔洪雅族阿里坤支族貓羅社(Bnauro)、Ataabu社與泰雅族賽考列克群的聚居地。明鄭時期隸屬於天興縣,清康熙時期,隸屬於台灣府諸羅縣,雍正初年,為彰化縣貓羅堡轄區範圍,開始有漢人沿大肚溪至溪東開發柳樹湳。乾隆年間,此地始設「貓羅新莊」。而根據伊能嘉矩的考證,自清代,就出現霧峰一名,作為阿罩霧的雅稱。

1887年台灣建省,改隸台灣府台灣縣貓羅堡。1895年日治初期,改為台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貓羅堡。隔年,台灣民政支部改為台中縣。1900年,再改制為台中廳貓羅堡。1920年阿罩霧正式改為霧峰,設置霧峰庄,屬台中州大屯郡管轄。

1945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改制為臺中縣大屯區「霧峰鄉」。1950年撤廢區署,改為臺中縣霧峰鄉。1954年臺灣省政府疏遷至台灣中部地區,包含秘書處、衛生處及教育廳等遷至於此,並設置「光復新村」省府宿舍,1954年秘書處、衛生處遷往南投中興新村。1956年「北溝文物陳列室」開館,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舊址。1958年台灣省最高民意機關「臺灣省議會」設立於此。1998年實施精省計畫,台灣省議會改制為「臺灣省諮議會」,多數省府機關改隸屬中央部會或改制為中部辦公室。

2010年12月25日隨著省轄臺中市與台中縣合併為直轄市,霧峰鄉也改制為臺中市「霧峰區」。

太平區

太平區(臺灣話:Thài-pîng-khu),是位於中華民國臺中市偏東南的市轄區。人口為臺中市第四高,擁有19萬人口,次於北屯區、西屯區和大里區;面積為該市第二大轄區(次於和平區),約120.7平方公里。

該區大部分為丘陵地,人口集中於西部的臺中盆地邊緣,又以西北方中山路沿線最為密集。主要農作物有枇杷、龍眼、荔枝、香蕉等,其中以枇杷最為有名,並於每年三、四月舉辦太平枇杷節。

清朝之前,太平古名傳聞很多,有「鳥松頭」、「鳥榕頭」、「鳥銃頭」和「蔗種頭」等。其中「鳥榕頭」與「鳥松頭」皆源自當時墾首太平林家大宅院(九二一地震震毀)門前兩側所種的鳥松樹(雀榕樹)而得名[4]。而「太平」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清領時期太平屬於原住民的勢力範圍,清廷將之劃入土牛界外(包含今日臺中市九期重劃區範圍),為禁止漢人進入開墾之化外之地,故有番仔溝、番仔路(今北太平)…等地名,太平林家(霧峰林家支系)在三汀山搭設望高寮,抵禦原住民,後因雙方和睦相處,而改名太平。
另有一說,甲午戰敗,清廷割讓臺灣,日軍抵台時,在中部各地都受到民兵頑強抵抗,開達太平時,並未遭受任何抗拒,故改名太平。[5]。

清朝時代,與現在台中市的中、東、南區全部,西、北二區的部份以及大里區的全部和烏日區的一部份合屬「藍興堡」。西元1895年(清光緒21年)前,太平屬臺灣府臺灣縣藍興堡。1896年日本統治台灣後,改屬台中縣台中辦務署藍興堡。1901年變更為台中廳廳直隸下的藍興堡部份區域[6]。1920年實施五州制,改太平為大平,大平庄隸屬台中州大屯郡管轄,下轄大平、番仔路、三汴、車籠埔、頭汴坑等五個大字[7]。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所轄區域後,改為臺灣省臺中縣大屯區太平鄉(此時臺中縣包含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轄區,但不包括當時的省轄臺中市及彰化市,縣治設於員林)。1950年廢區署,再改為臺中縣太平鄉。1996年因人口達15萬,依法改制為太平市,成為當時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縣轄市[8]。2005年,依法將原來里別由19里增加為39里。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同時改制為臺中市太平區[7]。

大里區

 

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 「五叉港」,清道光年間稱「鰲西」,清光緒年間(1891年)改稱梧棲港,取「鳳非梧不棲,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的雅意化為梧棲。
日治時代大正9年(1920年),台灣實施州郡街庄制,設「梧棲街」,隸屬台中州大甲郡。日治後期為了開發新高港(臺中港)而開始規劃梧棲與周圍的街庄合併升格為州轄市(新高市),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財政困難,最後僅止於紙上計畫。
戰後初期,為延續新高市與新高港的規劃,在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擬將梧棲設為省轄市,但後來梧棲市與臺中港計畫均擱置,最後直接改制為「梧棲鎮」,大甲郡則改制為大甲區,而大甲區隸屬於臺中縣,1950年全台行政重劃,縣轄區被廢除,梧棲改為臺中縣直轄。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而改制為梧棲區[1]。

大里區(臺灣話:Tāi-lí-khu),是台灣中部城市台中市下屬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全市東南端,為平原盆地區和山麓帶坡地之接壤地區,與南區、東區、太平區、霧峰區、烏日區相鄰,因大里溪而造就此區繁華。郵遞區號為412,目前轄區人口約21萬,是台中市人口第三高的市轄區,次於北屯區及西屯區,同時為台中公司行號登記第二多的行政區。

大里區古名大里杙,『大里』是出自當地平埔族洪雅族之社名的譯音,『杙』指的是綁船的木樁。清朝時期,以往的臺灣,人云:「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移民初至大里杙時,由於原住民仍有侵略習性,移民遂在「塗城」設置隘寮,並築構土牆以禦原住民攻擊,故「番仔寮」、「塗城」等舊有地名,皆與防番有關。當年的移民之中,以來自福建漳州的人數最為眾多,其中又以林姓更為人多勢眾,最有名的當屬抗清林爽文事件主導者林爽文,由於不滿清廷,故組織臺灣「天地會」,展開反清活動。霧峰林家第一代林石定居大里,原為大里林家其中一支流,因林爽文事件,至第三代舉家遷至霧峰。大里居民仍以漳州後裔居多,林姓為第一大姓,後以外來人口居多。

清治時期大里杙曾居台灣第六大街市,是貨運商品流通的重要轉運點。當時大里溪河面寬約一公里,水閘碼頭就在今市立大里高中附近,當時由於許多漢人在此地利用往來船隻做買賣,漸漸形成小村落,古稱「渡船頭」(今「舊街仔」)。乾隆15年移民湧至,人口多達兩萬餘人,沿大肚溪進墾,並溯大里溪而上。由於這兒交通方便,加上移民的勤勞,使得大里杙很快的成為臺中盆地上最富庶的地區,紮下日後繁榮發展的基礎。與犁頭店(今南屯)、四張犁(今北屯),合稱臺中三大聚落,同屬臺中盆地上開發得最早的區域。直到日治時期因河港的淤積、公路網的形成,基隆、高雄港逐漸取代中部運輸的功能,大里杙的地位日漸下降,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東大墩街」(今台中市區)逐漸為中部的中心都市,大里杙在台中盆地的位置優勢銳減。其重要性也跟著減弱,退而成為地區性的集散中心。「慶源堂內繁華日,大里杙頭不見天,天地會中豪傑聚,福興廟慶慶豐年」。 這首歌詠大里杙老街昔日風華的詩句,寫實的道出了當年老街的繁華盛況。日治前期,大里杙區屬於臺中廳內藍興堡行政區,直到日治大正9年(1920年)台灣實施州郡街庄制,設「大里庄」,隸屬台中州大屯郡。

日治時期為實行「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政策,積極發展農業。大里的氣候條件適合種植稻米及甘蔗之種植,但需要大型灌溉水利設施,以突破當時農業發展的停滯,因此總督府開始積極展開水利興修。當時舊大里溪水不穩定,常有水患,日本為有效利用土地並阻止水患,遂於大里溪上游興建水壩截斷水流,築堤引水取道自旱溪而下。至此舊大里溪只剩少許溪水,不再有水患之苦。當時農作物以稻米、甘蔗、菸草最為重要。

日治時期,帝國糖廠株式會社興建一條從台中到濁水的糖業輕便鐵路-中濁線來運送蔗糖,沿經大里設有番仔寮站及塗城站。中華民國政府接台後,此線改擔負國防重責。直至1959年八七水災,重創烏溪鐵橋,臺灣省政府放棄修復。加上公路逐漸發達,於1961年拆除中濁線。

二戰後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後改設「大里鄉」,隸屬於台中縣;民國82年(1993年)11月1日,升格為「大里市」。台中縣時期,與當時的烏日鄉、霧峰鄉、太平鄉合稱「大屯區」。在台中縣市合併前,大里因鄰近台中市中心,使得大里成為台中縣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超越縣治豐原市,人口密度在全台鄉鎮縣轄市內排行第十高,人口數更高居第十,其中有五個里,各里人口數更是高達一萬多人。1999年921大地震,由於臺中、南投為主震央區域,故大里受災嚴重,以位於大里塗城地區之「金巴黎社區」是此次地震傷亡最嚴重之集合住宅社區之一。

2010年12月25日台中縣市合併後,改隸台中市,同時改制為大里區。

音樂方面,中部地區以彰化為首的北管傳統音樂文化是現存最大保存地。北管,又稱亂彈戲,多借用中國北方音樂戲劇元素與官話,樂器多以打擊樂器為主,曲調高揚激越。2000年後,仍常見於台灣迎神賽會、陣頭,乃至於傳統或現代布袋戲表演中。大里地區以歷史一百多年大里杙福興宮的大里福興軒北管,長期推廣傳承,亦有草湖義樂軒的林水金先生最負盛名。

長久以來,地方居民習慣將大里分成三大區塊,分別是「溪北」、「溪南」及「十九甲」,三個區以大里溪、頭汴坑溪為天然界線,加上省道台三線,剛好形成一個「大」字,呼應大里的「大」。

霧峰看護服務

「公益法人台中市居服照顧合作社」,取得內政部「府社行字第0970088943號」認可,是一個提供各式看護照顧服務的機構。

霧峰看護 霧峰看護服務

我們提供各項短期及長期的霧峰看護/霧峰看護服務,

包含:醫院看護居家看護安寧照護氣切照護老人照護短期看護長期看護日期照護、長期照護

我們的服務員擁有愛心及服務熱忱,給您家人般的關懷,讓您感到被尊重對待對我 們而言,您的醫療照顧方式與生活品質,是我們所重視的事情。 而這就是本社盼望能為您的需要提供一對一非醫療照顧的原因。 透過彈性的服務時間、採用與日本同步最新照顧服務模式,提供在醫院與家庭中照顧服務,讓您能夠在原有的生活方式下,更獨立自主的活出自我。

(我們除了有霧峰看護、霧峰看護服務之外,其他縣市可直接來電洽洵)

看護服務收費標準表

 

 

服務收費標準

每次服務費用

全日班(24小時)

2300元

半日班(13小時)

1350元

半日班(12小時)

1200元

半日班(10小時)

1075元

半日班(8小時)

950元

政府補助(老人幼稚園)

每月約3千至1萬元左右(按政府審核而定)

老人幼稚園 http://tw.myblog.yahoo.com/artread900906/article?mid=1852家庭保姆  http://tw.myblog.yahoo.com/gfcare369

政府補助(家庭保姆)

 

理事長,請問一下以前有 初級、高級、居家照護的三個分級,是否取消,
改成你給我的新表

Ps.本社保有特殊照顧情況,價格調整權利

 

太平看護服務

「公益法人台中市居服照顧合作社」,取得內政部「府社行字第0970088943號」認可,是一個提供各式看護照顧服務的機構。

太平看護 太平看護

我們提供各項短期及長期的太平看護/太平看護服務,

包含:醫院看護居家看護安寧照護氣切照護老人照護短期看護長期看護日期照護、長期照護

我們的服務員擁有愛心及服務熱忱,給您家人般的關懷,讓您感到被尊重對待對我 們而言,您的醫療照顧方式與生活品質,是我們所重視的事情。 而這就是本社盼望能為您的需要提供一對一非醫療照顧的原因。 透過彈性的服務時間、採用與日本同步最新照顧服務模式,提供在醫院與家庭中照顧服務,讓您能夠在原有的生活方式下,更獨立自主的活出自我。

(我們除了有太平區看護、太平看護服務之外,其他縣市可直接來電洽洵)

看護服務收費標準表

 

 

服務收費標準

每次服務費用

全日班(24小時)

2300元

半日班(13小時)

1350元

半日班(12小時)

1200元

半日班(10小時)

1075元

半日班(8小時)

950元

政府補助(老人幼稚園)

每月約3千至1萬元左右(按政府審核而定)

老人幼稚園 http://tw.myblog.yahoo.com/artread900906/article?mid=1852家庭保姆  http://tw.myblog.yahoo.com/gfcare369

政府補助(家庭保姆)

 

理事長,請問一下以前有 初級、高級、居家照護的三個分級,是否取消,
改成你給我的新表

Ps.本社保有特殊照顧情況,價格調整權利

 

大里看護服務

「公益法人台中市居服照顧合作社」,取得內政部「府社行字第0970088943號」認可,是一個提供各式看護照顧服務的機構。

大里看護 大里看護

我們提供各項短期及長期的大里看護/大里看護服務,

包含:醫院看護居家看護安寧照護氣切照護老人照護短期看護長期看護日期照護、長期照護

我們的服務員擁有愛心及服務熱忱,給您家人般的關懷,讓您感到被尊重對待對我 們而言,您的醫療照顧方式與生活品質,是我們所重視的事情。 而這就是本社盼望能為您的需要提供一對一非醫療照顧的原因。 透過彈性的服務時間、採用與日本同步最新照顧服務模式,提供在醫院與家庭中照顧服務,讓您能夠在原有的生活方式下,更獨立自主的活出自我。

(我們除了有大里看護、大里看護服務之外,其他縣市可直接來電洽洵)

看護服務收費標準表

 

 

服務收費標準

每次服務費用

全日班(24小時)

2300元

半日班(13小時)

1350元

半日班(12小時)

1200元

半日班(10小時)

1075元

半日班(8小時)

950元

政府補助(老人幼稚園)

每月約3千至1萬元左右(按政府審核而定)

老人幼稚園 http://tw.myblog.yahoo.com/artread900906/article?mid=1852家庭保姆  http://tw.myblog.yahoo.com/gfcare369

政府補助(家庭保姆)

 

理事長,請問一下以前有 初級、高級、居家照護的三個分級,是否取消,
改成你給我的新表

Ps.本社保有特殊照顧情況,價格調整權利

 

清水區 (臺中市)

清水區,是臺灣臺中市的市轄區,位於臺中市西部清水平原,大肚山台地西北麓,大甲溪南岸,西臨臺灣海峽。 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盛行於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4月,夏季多雨,冬季乾冷。年均溫約攝氏22度。重要特產有韭菜、韭黃等。 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位於此區。

沙鹿區


沙鹿,原稱「沙轆」,為臺灣中部濱海漁村地區,原有拍瀑拉族百戶聚居,稱「沙轆社」,又稱「社口番地」,或言由於此地風沙特多之因。明鄭王朝時,沙轆社發生劉國軒屠村事件,本地的臺灣原住民平埔族遭到大力攻擊,僅剩六人,遂使其他大部份平埔族遷移他地,或隨而漢化,而漸成漢人聚落。台灣清治時期,雍正9年(1731年)劃大甲溪以北至雞籠為淡水廳轄區,清乾隆初年,並將廳治設沙轆,改稱「沙轆新庄」,後續閩南、客家吳姓移民入墾沙轆為處理開墾戶的事情而建的寮舍稱「公館」,另有同安的蔡姓,安西的王姓,南安的李姓及晉江的蕭姓等家族,陸續至本地拓墾;道光年間,設有塘兵房三間,駐防守兵力十五名以上,加入晉江的顏姓家族、安溪等白姓家族,不斷的拓墾,在嘉慶年間「沙轆」已發展為南北交通必經之地。
台灣日治之初分屬於台中縣梧棲港辨務署第三、五、六區,隔年改制為臺中辨務署塗葛堀支署沙轆街、鴨母寮、北勢頭區。1902年台灣總督府實施廢縣置廳,分屬為台中廳牛罵頭、塗葛堀支廳沙轆庄,後改為單一轄區台中廳沙轆支廳沙轆區。大正9年(1920年)實施五州制,始改「沙轆」為「沙鹿」(台中州大甲郡沙鹿庄)沿用至今,但臺灣話發音,仍使用舊名(轆為lak、鹿為lok,有區別)[1]。1938年升為沙鹿街。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管收日本臺灣總督府後,將臺灣行政區劃的街、庄分別改制為鎮、鄉,沙鹿街改為沙鹿鎮。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由沙鹿鎮改制為沙鹿區。

沙鹿,原稱「沙轆」,為臺灣中部濱海漁村地區,原有拍瀑拉族百戶聚居,稱「沙轆社」,又稱「社口番地」,或言由於此地風沙特多之因。明鄭王朝時,沙轆社發生劉國軒屠村事件,本地的臺灣原住民平埔族遭到大力攻擊,僅剩六人,遂使其他大部份平埔族遷移他地,或隨而漢化,而漸成漢人聚落。台灣清治時期,雍正9年(1731年)劃大甲溪以北至雞籠為淡水廳轄區,清乾隆初年,並將廳治設沙轆,改稱「沙轆新庄」,後續閩南、客家吳姓移民入墾沙轆為處理開墾戶的事情而建的寮舍稱「公館」,另有同安的蔡姓,安西的王姓,南安的李姓及晉江的蕭姓等家族,陸續至本地拓墾;道光年間,設有塘兵房三間,駐防守兵力十五名以上,加入晉江的顏姓家族、安溪等白姓家族,不斷的拓墾,在嘉慶年間「沙轆」已發展為南北交通必經之地。


台灣日治之初分屬於台中縣梧棲港辨務署第三、五、六區,隔年改制為臺中辨務署塗葛堀支署沙轆街、鴨母寮、北勢頭區。1902年台灣總督府實施廢縣置廳,分屬為台中廳牛罵頭、塗葛堀支廳沙轆庄,後改為單一轄區台中廳沙轆支廳沙轆區。大正9年(1920年)實施五州制,始改「沙轆」為「沙鹿」(台中州大甲郡沙鹿庄)沿用至今,但臺灣話發音,仍使用舊名(轆為lak、鹿為lok,有區別)[1]。1938年升為沙鹿街。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管收日本臺灣總督府後,將臺灣行政區劃的街、庄分別改制為鎮、鄉,沙鹿街改為沙鹿鎮。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由沙鹿鎮改制為沙鹿區。


梧棲區


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 「五叉港」,清道光年間稱「鰲西」,清光緒年間(1891年)改稱梧棲港,取「鳳非梧不棲,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的雅意化為梧棲。
日治時代大正9年(1920年),台灣實施州郡街庄制,設「梧棲街」,隸屬台中州大甲郡。日治後期為了開發新高港(臺中港)而開始規劃梧棲與周圍的街庄合併升格為州轄市(新高市),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財政困難,最後僅止於紙上計畫。
戰後初期,為延續新高市與新高港的規劃,在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擬將梧棲設為省轄市,但後來梧棲市與臺中港計畫均擱置,最後直接改制為「梧棲鎮」,大甲郡則改制為大甲區,而大甲區隸屬於臺中縣,1950年全台行政重劃,縣轄區被廢除,梧棲改為臺中縣直轄。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而改制為梧棲區[1]。

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 「五叉港」,清道光年間稱「鰲西」,清光緒年間(1891年)改稱梧棲港,取「鳳非梧不棲,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的雅意化為梧棲。


日治時代大正9年(1920年),台灣實施州郡街庄制,設「梧棲街」,隸屬台中州大甲郡。日治後期為了開發新高港(臺中港)而開始規劃梧棲與周圍的街庄合併升格為州轄市(新高市),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財政困難,最後僅止於紙上計畫。


戰後初期,為延續新高市與新高港的規劃,在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擬將梧棲設為省轄市,但後來梧棲市與臺中港計畫均擱置,最後直接改制為「梧棲鎮」,大甲郡則改制為大甲區,而大甲區隸屬於臺中縣,1950年全台行政重劃,縣轄區被廢除,梧棲改為臺中縣直轄。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而改制為梧棲區[1]。